联系我们        

    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

          上海交通大学于1906 年创办了物理实验室,1928 年创立物理系。2013 年在新增天文学科的基础上,物理系更名为物理与天文系,2017年更名为物理与天文学院。自创办以来,名师荟萃,秉承“格物致知、求真务实”的理念,以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为宗旨,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和社会精英,为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2007 年以来,物理与天文学院抓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机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已拥有交叉科学研究所、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光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以及天文系,覆盖了物理学、天文学、光学工程和核科学与技术学四个一级学科,成为 C9 高校物理学科专业门类最齐全的三个院系之一,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批重点建设的六个试点学院之一,去年成为全国高校中拥有国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三个物理院系之一,被学界公认为近十年来发展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物理院系之一。
           科研队伍平台  物理与天文学院名师荟萃,英才辈出,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名,其中85% 以上的教师曾有国际一流研究机构深造或长期工作的经历。近年来,陆续建设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三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若干世界顶级实验研究平台,有效地面向基础研究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应用研究前沿的重大战略需求,在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光科学与工程,以及理论物理与交叉学科等多个前沿与应用的研究领域做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或领先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
           精英培养特色  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宗旨,以“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为理念,以“创新性、多元化和国际化”为驱动,物理与天文学院全面借鉴并吸收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慕尼黑大学、杜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等国际一流研究型系的人才培养理念、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系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环境和平台,包括上述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李政道图书馆、上海复杂物理研究中心,以及国际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等,建立了一整套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一流研究型系研究式学习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在坚实专业必修课设计的基础上,提供各种物理二级学科及其交叉领域的选修课组合计划,配备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周学术讲座和暑期学校,使本科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计划,加入相应的研究团队,进入研究实验室,参与相关研究项目。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展高水平研究成果。同时,在统一的课程体系下,大力推行国际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了普通班、国际班和致远班,为具备不同条件的本科生提供不同模式的锻炼与发展的选择机会,本科生在不同阶段可获准进入不同班级;国际班采用全英语教学,通过“2+2”联合培养的模式,本科生有机会进入国际一流物理系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锻炼,学成后将获得中外两校学士学位证书;致远班采用双语教学,实施“致远荣誉课程”计划,资助致远班学生赴国外一流物理院系学习1-6月。在建立国际一流研究式学习平台与环境的同时,建立了多种奖学金制度,激励优秀本科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本科毕业前景  目前,超过40% 的本科毕业生达到免试直升研究生的资格。每年约有超过2/3 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近一半的本科生到国际一流大学去学习,其余在本学院或国内其他一流研究机构继续深造;还有不超过1/3的本科生选择就业或创业,其中大部分人在新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开发需求较强的高科技企业受到特别的青睐,包括电子、软件、通信、激光、军工、材料、汽车、机械、化工,以及医疗技术等行业。此外,基于本科期间在理论建模、逻辑分析,以及定性思维与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和统计物理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特色训练,物理本科毕业生拥有物理专业所特有的训练与技能,在商业咨询机构、经济研究部门和金融投资机构等也广受欢迎。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