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2007 年 4 月,学校邀请国际评估专家组对物理学科的学科建设现状和科学研究水平进行了诊断性评估。在国际评估意见指导下,物理与天文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科发展水平迅速提高,通过引进和培养,物理与天文学院师资队伍得到了结构性改变。目前物理与天文学院依照研究领域,设有 6 个研究所、系,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牵头的“IFSA协同创新中心”和参加的“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2014年度“2011计划”。科研经费呈现指数型增长,2016年到校科研经费达2.15亿元,科研经费到款连续4年突破一亿元。目前正在承担的国家973、863、基金委重大仪器、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课题达39项,包括A类973项目和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各1项。近5年,物理与天文学院在暗物质、中微子、超导电性和量子信息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基于半导体技术、纳米光学技术、高温超导带材及新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以及服务于国家在强激光等国防领域重大战略需求的技术研究方面产生了一批国际一流或领先的重要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重要贡献者发表的Science, Nature, PNAS, Nature 子刊, PRL ,Astrophysical Journal等高水平论文近180篇,其中两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6年,有二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两项科研成果入选《科技导报》2016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向导教授获教育部青年科学家奖,盛政明教授获2016年度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

           
           物理与天文学院研究领域覆盖理论物理及其交叉科学、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等。

    数学物理、统计物理、相变与临界现象、软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非线性物理、金融物理、信息物理、复杂系统等。
    基本粒子、超标准模型新物理、量子引力、核物理、核天体物理、高能对撞机物理、暗物质物理、中微子物理等

    量子磁性与电子关联、计算凝聚态物理、低维物理与界面工程、超导材料与器件物理、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理等。

    超强激光、新型粒子加速与辐射源、激光核聚变、自由电子激光、实验室天体物理、超快物理过程等。

    非线性光学、纳米光子学、光纤与光波导、光学器件、量子光学、超冷原子与分子、量子通讯、量子计算等。

    广义相对论与引力理论、黑洞与引力波、天文观测与模拟、天体物理、超新星与伽玛爆、宇宙学、第一代天体与再电离过程等。

    • 维尔切克量子中心

    量子理论物理,包括量子信息,量子光学,量子计 算,多体物理,非平衡统计物理等。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