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青春足迹] 葛剑峰:格物致知,宁静致远


    [发布时间]: 2015年11月02日
     

    人物白描:葛剑峰 物理与天文系 2011级博士生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为基础科学专业实验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最重要的便是静下心来深究实验结果的规律。2011年葛剑峰进入交大物理与天文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潜心研究近五年,在不断的探索未知、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得到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已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aterials》等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他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勇于拼搏,不断尝试

    从小就被人夸天资聪颖,却始终没有得到名符其实的成绩,葛剑峰本科进入了华东理工大学物理系学习。大学确实是一个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温室,他在大学中逐渐被物理严谨逻辑、巧妙规律的理论所吸引,也同时在丰富多样的物理实验中找到探索的乐趣。大二时他成绩名列本专业前茅,因此获得了本科生国家奖学金,之后他还积极参加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实验室中与同学一起探索研究太阳能充电的自动汽车罩。经过一年的反复失败与反复尝试,他终于成功制作出了预期的产品,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得到了专授权。  

    学习与研究之余,他主动参与各种学生工作、党组织活动以及学校院系组织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全方位的发展、优异的成绩使他感受到能力被证明的满足。由于对物理以及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他决定继续学习深造,在临近毕业时被推荐免试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相对于本科的百花争艳,研究生阶段就如梅花般凌寒独自开。由于实验需要,葛剑峰在直博一年级基本完成全部课程,并且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他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曾是系研究生篮球队的一员,在当年的全校比赛中与队友们一同取得了全校第三名。  

    他所在的低维物理与界面工程实验室在他一年级时,他的师兄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他备受鼓舞。第一年开始他就利用晚上等空余时间主动学习仪器操作、实验技能,为师兄们打下手,积累实验经验。  

    第二年开始,导师布置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新仪器的开发搭建。根据导师的创意,他们将搭建世界首台原位兼容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微区四探针电输运测量系统,而这个系统缺少最关键的电输运测量电路,需要他从零开始搭建。他在实验室中夜以继日,从手工焊接电路板、计算机设计模拟电路,在不断地测试和修改中开发出了电路中最重要的探针功能选择模块。此外,他还自学LabView编程,零基础学习了测量系统计算机交互控制,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完成并完善了四探针自动测量控制程序,为系统的搭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石。这个系统的核心技术他以第二发明人申请了发明专利并得到授权。在第三学年初,系统的测试结果非常成功,随后他以第一作者将结果发表在了Review of ScientificInstruments上。在2012年中国物理学会上,他的以系统开发为主题的海报获得了“优秀张贴海报奖”。  

    后来居上,挑战未来

    随着年级的升高,科研任务也渐渐重了起来。在重要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他经常熬夜工作,有时为了实验数据的统一和完整不惜通宵达旦。在三年级时不少同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优秀的成果,这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动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尽管一次次被质疑,但仍旧一次次用更多的实验结果去证明。他们在钛酸锶衬底上生长的单层硒化铁薄膜用原位的电输运系统测量到了100K以上的超导转变温度,并用磁场、温度的变化实验证明了这是真是的超导转变。这个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它首次直接验证了该体系被预言的高温超导特性,引起了国际上的巨大反响,将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研究推向了最热门的研究课题。  

    由于他自主开发四探针测量系统,并由此在100K以上的温度下探测到单层硒化铁薄膜的超导电输运特性,被评为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特等奖。  

    然而他并没有因荣誉而止步不前,在实验中总结出的细小发现和重要灵感,正指引着他继续深入地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现在的他正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原文: http://news.sjtu.edu.cn/info/1006/783491.htm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